“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会议主题,聚焦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延链增值、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成链,会议系列部署为东部新区提供了方向遵循。”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简阳市委书记詹庆表示,东部新区将聚焦科创平台、协同发展、改革创新三大重点,以推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为方向,以重大项目和重要平台为抓手,主动融入全市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集聚成势。
詹庆指出,东部新区将重点片区作为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一个重点片区支撑一个产城单元、一个重点片区发展一个产学研共同体,统筹布局重大科创平台、高校院所、链主企业,推动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资料图)
坚持一个科创平台引领一个主导产业: 发挥“国字号”“省字号”重大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和天府锦城实验室布局医疗健康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消费细分领域;依托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全力争创国家智慧民航技术创新中心,集聚航空维修制造产业;将国家检验检测中心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中试基地,瞄准工业母机、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等核心产业方向,积极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电子信息专用装备等细分领域产业;借势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落户成都的机遇,超前布局类脑智能、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方向,加快形成全域协同、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一所高校院所集聚一批产研团队: 围绕高校资源集聚溢出,推动建设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建设。依托成都体育学院布局建设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已落地上合组织国家体育运动和康复研究院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引入国际大体联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国家中医康复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强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合作,首批4个科学家团队及公共技术平台入驻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与7位院士级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发挥吉利学院专业特色优势,建成投运吉利学院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新工科创新工坊孵化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集聚行业领军人才30余名。
坚持一家链主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适空维修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方向,围绕蜂巢新能源、中科翼能燃机、蜀道轨交装备、海目星、赛默飞等链主企业,配套引入奥地利三康汽车覆膜设备、津岛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力促斯马特仪器制造基地等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聚焦区域协同创新,强化优质资源整合配置。
詹庆表示,将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持续开展区域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东部新城创新共同体,推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交流。
全面融入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建设: 协同构建开放走廊“一港四中心六节点”创新空间,高水平建设民航飞行学院、天府锦城实验室、成都—资阳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校院所,打造“高等院校+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融合创新平台体系,联合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协同发展航天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临空物流产业。
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平台功能外溢: 抢抓首都高校、央企转移发展机遇,与中心城区共同争取落地成都;着力在汽车、电子信息、重大装备三个川渝地区万亿级产业链和成都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及在蓉高校、科研机构等平台中挖资源、找市场,主动承接西部(成都)科学城等高能级平台外溢资源,助力成都实现产业科技有序快速的梯度转移和良性发展。
深化东部新城科创产业协同合作: 依托简州新城,与天府新区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共同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跨区域合作模式;依托未来科技城,与成都高新区合力增强平台建设与项目招引,共同打造天府绛溪实验室;与简阳市、金堂县协同联动发展,共建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产业带,加快形成产业资源与科技资源互补,统计数据与产业收益共享的良性生态。
发挥开放改革引领优势,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詹庆还表示,东部新区将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发挥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和省级新区先行先试示范作用,持续加大政策机制、运行模式、服务方式创新力度,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孵化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以推动企业“四上”为抓手全面推进存量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力促“高致病性禽流感 DNA 疫苗技术成果转化”等20个科技项目获财政科技资金资助,推动华派生物冲刺“科创板”上市,引导凯迈新能源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建设“新能源锂电池安全技术实验室”,加快设立海大橡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派生物市级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靶向引育产业建圈强链领军人才: 发挥天府机场链接全球的枢纽功能,以大运会、世园会、世运会等国际活动为契机打造城市会客厅,高水平策划举办一批科研创新论坛峰会,集聚高端人才要素;深入对接“天府英才”“蓉漂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东部英才计划”,持续扩大科研单位和领军科技人才自主权,重点加大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综合资助力度。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式: 加快制定出台《成都东部新区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天府锦城实验室等科技战略创新平台持续探索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科研经费“包干+负面清单”等制度,赋予平台单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年内联合西南交大举办“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专场活动,推动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引进首家科技服务机构,加快C立方慧创空间创新创业载体,力争推动北大孵化器落地,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强化西部金融创新中心等功能性平台支撑,积极设立金融服务联盟,拓展政银合作,加强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特色服务;与中关村、德同资本等机构合作对接,集聚发展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引入川发展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重点产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摄影 李冬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